輸液港又稱植入式給藥裝置,是完全植入人體內的閉合輸液裝置,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靜脈的導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。作為隧道型CVC的替代產品,可長期使用的輸液港于1983年正式在歐洲醫(yī)院應用,我國于1999年首次引進輸液港。特別適合于需要反復進行血管穿刺、長期靜脈治療和PICC維護不方便的患者;同時因為輸液港植入體內,外表痕跡不明顯,美觀,方便洗浴,應用以來獲得醫(yī)護人員及患者廣泛歡迎。
輸液港應用于臨床,它有些什么技術優(yōu)點?
一、感染風險低:因其操作簡單,且為皮下埋植,無裸露部分,從而降低了感染的風險。
二、方便患者:無插入蝶翼針,體外沒有導管,外形更美觀,且不易被他人發(fā)現(xiàn),受到女性患者的歡迎。置管切口痊愈后即可進行洗浴、游泳、辦公、做飯、洗衣、刷碗、打掃等工作,患者有更高的生活便利性,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。
三、它可以避免在手臂上反復穿刺所帶來的痛苦,能有效保護患者的血管,減少藥物外滲的機會。
四、維護簡單: 治療間歇期僅需每月一次沖管(若患者置PICC管需每周進行管道維護),大大降低了護理工作量。
五、使用期限長:按穿刺隔膜能讓19G的無損傷穿刺針穿刺1000次,蝶翼針連續(xù)使用7天來計算,輸液港至少可使用5年以上。
六、可用于注射造影劑,為影像學檢查提供便利。
七、因輸液港裝置埋于皮下無裸露,降低了意外拔管的風險,減少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,提高治療質量。
甲狀腺乳腺外科需要長期化療的大多是乳腺癌的女性患者,常常需要數(shù)月的深靜脈內輸注化療藥,且手術側上肢不可測血壓、靜脈采血、靜脈輸液等,健側上肢若再置上PICC導管,同樣不可測血壓、靜脈采血、靜脈輸液等,因而靜脈輸液港比較適合乳腺癌術后需要長期化療的患者。自2019年12月以來,甲乳外科共開展靜脈輸液港植入技術16例,進行輸液港的護理維護140余人次,解決了植入CVC、PICC 導管給患者帶來的困難和不便,為乳腺癌患者的靜脈治療打開了中心靜脈輸液的新通道。方便了患者,減輕了患者的痛苦,減少了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,減少了護理工作量,提高醫(yī)護人員、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,值得臨床推廣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