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脈血栓栓塞癥(VTE)是與心肌梗死、腦卒中一起位列全球前三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,因起病隱匿、發(fā)生快速、致死風險高被人們稱為“隱形殺手”。
今天,曲靖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門診部的唐付翠副主任護師,將向大家介紹靜脈血栓這一常見疾病的形成原因、高危人群及預防方法。

靜脈血栓是指在靜脈血管內(nèi)形成的血栓,它是血液在靜脈腔內(nèi)不正常的凝結,由液體形態(tài)轉(zhuǎn)變成固體形態(tài),進而阻礙靜脈腔,導致靜脈回流障礙,引發(fā)一系列靜脈淤血的癥狀。靜脈血栓主要分為深靜脈血栓(DVT)和淺靜脈血栓,其中深靜脈血栓更為嚴重,尤其是在下肢深靜脈中較為常見。血液的高凝狀態(tài):如妊娠、腫瘤、服用避孕藥、吸煙、遺傳的凝血功能異常等。靜脈壁的損傷:如創(chuàng)傷、手術、骨折、感染等。血液的流動緩慢:如久坐、長途飛行(也被叫做經(jīng)濟艙綜合癥)、久臥、長時間打麻將/上網(wǎng)、有心梗或心衰病史、肥胖或者懷孕等。腫瘤患者:因為自身的疾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,手術過程中身體受到的創(chuàng)傷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。而且,腫瘤本身也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,導致血液處于一種容易凝結的狀態(tài)。此外,一些腫瘤患者可能還存在其他的風險因素,比如吸煙、肥胖、運動量不足等。同時,一些治療腫瘤的方法,比如化療,也會進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。血液粘稠的人:當血液處于一種粘稠的狀態(tài)時,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更容易凝結在一起,形成血栓。一些因素可能會導致血液粘稠,比如某些疾病、長期服用一些特定的藥物(如避孕藥、他莫昔芬、雷洛昔芬、已烯雌酚等)。老年人: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,血管壁變得相對脆弱,血液的流動也不如年輕人順暢。而且,一些老年人可能患有骨關節(jié)腫瘤等疾病,這些疾病會進一步增加他們患上靜脈血栓的風險。生活方式相關人群:長時間制動、久坐、久臥不動者;肥胖者、代謝綜合征者;不健康飲食,長時間攝入高脂肪、高糖分食物的人群;吸煙人群等。術后及創(chuàng)傷人群:手術、創(chuàng)傷、骨折及骨折后需要長期臥床的人群,由于機體內(nèi)D二聚體增高,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(tài),也增加了靜脈血栓的風險。慢性疾病患者:如糖尿病、心力衰竭、腎病綜合征等,因血液循環(huán)較差,容易引發(fā)靜脈血栓。預防靜脈血栓需要從生活的多個方面入手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預防措施:動起來:如果血小板數(shù)量大于20×10?/L,就要多活動活動,多鍛煉腿部,這樣可以促進靜脈里的血液回流。要是血小板數(shù)量小于20×10?/L,在臥床活動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使用床欄,防止從床上掉下來。等身體恢復一些了,要盡早下床活動。如果插了PICC管,置管側的上肢可以做握拳、松拳的運動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運動叫踝泵運動。伸屈踝關節(jié)運動:在不疼或者只有一點點疼的范圍內(nèi),盡量把腳往上勾,讓腳尖朝著自己,然后再盡量把腳尖往下繃,這樣反復快速地做伸曲踝關節(jié)的動作。環(huán)繞踝關節(jié)運動:以踝關節(jié)為中心,做360°的環(huán)繞運動。運動頻率和時間:踝關節(jié)背伸跖屈運動和環(huán)繞運動,每分鐘做30-60次,每次做2-3分鐘,除了睡覺的時候,每小時做一組,而且這兩種運動要交替進行。多喝水: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,要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,避免血液變得太濃稠。建議每天喝1500-2500ml的水。養(yǎng)成好習慣:要戒煙限酒,控制好血糖和血脂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避免腹壓突然升高:要保持大便通暢,不要劇烈咳嗽,這樣可以減少腹內(nèi)壓突然升高的情況。避免長時間穿緊身衣物:緊身衣物會限制血液循環(huán),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,因此應選擇寬松舒適的衣物。控制體重和血壓:肥胖和高血壓是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,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鍛煉,控制體重和血壓在正常范圍內(nèi)。定期進行體育鍛煉:適當?shù)捏w育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減少靜脈血栓的發(fā)生。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。注意藥物使用:某些藥物,如雌激素類避孕藥、口服避孕藥等會增加患上靜脈血栓的風險,因此在使用這些藥物時要謹慎。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多樣,包括生活方式調(diào)整、物理治療、抗凝治療、溶栓治療及手術治療等,需根據(jù)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方法,降低血栓復發(fā)風險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治療措施:生活方式調(diào)整: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,患者應適當活動,避免長時間臥床或久坐,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降低血栓復發(fā)的風險。同時,保持低鹽、低脂、低糖飲食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保持大便通暢。戒煙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物理治療:壓力治療包括穿彈力襪和使用彈力繃帶等,可以促進靜脈回流,減輕肢體腫脹和疼痛。抬高患肢也是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,患者在休息時,可以將患肢抬高,高于心臟水平,以促進靜脈回流,減輕腫脹。抗凝治療:抗凝藥物是治療靜脈血栓的基礎。抗凝藥物通過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,阻止血栓的進一步形成和擴大,降低血栓復發(fā)的風險,促進血栓的溶解。常用的抗凝藥物包括低分子肝素、華法林、阿加曲班、利伐沙班等。溶栓治療:主要適用于急性期的靜脈血栓患者,尤其是血栓形成時間較短、癥狀嚴重的患者。溶栓藥物可以溶解血栓,恢復靜脈血流。但溶栓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,在進行溶栓治療前,需要嚴格評估患者的出血風險,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(jiān)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凝血功能。手術治療:對于嚴重的靜脈血栓患者,如出現(xiàn)股青腫等情況,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取栓。手術取栓可以迅速恢復靜脈血流,減輕癥狀。對于存在肺栓塞高風險的患者,可以考慮植入腔靜脈濾器,以阻止血栓脫落進入肺動脈,降低肺栓塞的發(fā)生風險。對于已經(jīng)患有靜脈血栓的患者,除了積極治療外,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:嚴格按照醫(yī)囑服藥:不可自行增減抗凝藥物的劑量。因為抗凝藥物劑量不足可能導致血栓復發(fā),而劑量過大則會增加出血風險。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:如果需要長時間坐立,應定時起身活動,促進下肢血液回流。定期復查:患者需要定期進行下肢血管超聲檢查、凝血功能檢查等,以便及時了解血栓的變化情況和調(diào)整治療方案。總之,靜脈血栓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。通過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和規(guī)范的診治流程,可以顯著降低其發(fā)生率和病死率。因此,我們應該提高對靜脈血栓的認識和重視程度,共同守護我們的健康。